【臺灣】花蓮好好吃之金三角小吃


由中正路、中山路、中華路劃出來的金三角,幾乎是如今花蓮地區變動最快,發展最迅速,最繁華的地方。

連鎖店、手信店、最熱門的餐飲店店家林立,每天無論何時,這裡的交通總是繁忙擁擠。

半世紀以前的泥土路上,已經由時間之手進行了大幅的改造。

現如今中正路與中華路交匯之處,還有座以舊酒場改建的文化創意園區。已經有60多年曆史的酒廠已經不再釀酒,但那一棟棟木質建築中依舊不斷地釋放著迷人的香味。

不定期的,紅露館中舉辦影展、小米酒劇場裡開設影展、糖蜜館內展出花東藝術家的創作。

雖然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,酒廠的建築受損嚴重,但後來依照原貌修復後,依舊保持了當時日是木建築的樸實美感。

海傳的老闆推薦了不遠處的京湘排骨麵,撐了把傘,我們就出發了。第一頓的花蓮美食,就在這家小小餐廳中。餐廳門口是操作區,很喜歡這種佈置的餐廳,看到滷水在鍋裡咕隆隆的冒泡泡,口水也要滴下來了。

排骨麵只要臺幣270元。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這家排骨的製作方法。

排骨以調味料醃好,沾粉後以新鮮豬油現炸,炸好排骨再分成小碗放進蒸籠蒸一小時,客人點後等面煮好時才把蒸好的排骨倒入面中。

有了主角之後,再在以豬骨熬成的湯頭裡,加入油麵和自制油蔥酥,倒入熱騰騰的入味排骨,這樣才能保證有肉塊口感卻軟而不爛,湯頭清爽不油膩。

其實後來才知道,這家的排骨飯更好吃。麵條裡的酥排骨會被湯泡發,口感就沒有那麼好了。

公正包子與周家蒸餃。

花蓮本地人認為公正包子隔壁的周家蒸餃店做的包子更好吃,而公正則是蒸餃更好。當地人調侃說兩家店應該換一下名字“公正蒸餃,周家包子。

所以我們恭敬不若從命,買了周家的包子,落座公正家,吃蒸餃喝肉羹湯。臺灣的包子味道清淡,不似北京的重口韭菜茴香,味道在嘴裡可以源遠流長。咬開包子皮,內餡是粉色的豬肉一眼就看個明白,沒有用重色的醬油調味,味道清甜。相比較,更喜歡肉羹湯。新鮮的豬後腿肉,鮮甜的肉汁,薄芡裡的筍絲、豆芽、香菜,濃香醬油與烏醋,光看看這琥珀色的湯頭就不禁想來一大口。

五霸包心粉圓

刨冰的樣子做得很像菠蘿包的酥皮,不過漂亮的酥皮會因為氣溫的提升很快融化掉,這時候就要趕緊開動。冰融合著焦糖的微澀和煉奶的乳香,底層用豆花、仙草隔離現場燙好的包心粉圓,保持粉圓的Q感。味道是苦中帶甜,焦糖微苦,煉奶甜膩。每一勺子挖下去,總會冒出驚喜,這一勺是仙草,那一勺有顆紅豆,再下一勺又是白嫩的豆花,爭相挖下去探寶的樂趣一直持續到最後,那種感覺很是奇妙。

海埔蚵仔煎

這間花蓮當地最知名的蚵仔煎老店。我們去過兩次,第一次經過的時候,剛從賴桑壽司屋出來,完全吃不下更多的食物,但蚵仔煎的香味給我倆留下深刻的印象,所以決定第二天晚上再過來。

乾淨並且毫無腥味的蚵肉,盡顯臺灣本土風味。師傅在製作時也氣勢十足,一個大爐子,一個大鐵盤,店員手腳飛快,以保證蚵仔煎出爐時的新鮮及時,入口能感受嘴裡濃濃的一股鮮味。

鵝肉大王。

鵝肉大王坐落在花蓮最中心的街道上,我們第一晚從自強夜市回民宿經過了這裡,但是走在騎樓下完全看不到騎樓二層赫亮亮的招牌。也就沒有認出這裡是大名鼎鼎的店家。

分享到Line
分享到Facebook